欢迎来到上海医疗展—2025第四十五届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官网! 上海展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我国正全链条全覆盖全程式改善群众医疗服务就医感受

时间:2023-11-3 13:03:4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李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雷海潮1日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特别是今年以来,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覆盖各级医院和广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链条、全覆盖、全程式改善群众医疗服务就医感受。

在国务院新闻办当天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雷海潮介绍,从患者视角出发,围绕诊前、诊中、诊后全面推进6个方面20项举措的落实,目标是到2025年能够在20项举措方面取得明显进步。进展统计情况显示,目前已经有82.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全国三级医院平均预约诊疗率达到49.2%。

在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方面,全国有超过5500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现了“一站式”综合服务方式,其中多学科诊疗服务方式推广到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有2767家二级以上医院至少开展了一类如麻醉、疼痛、药学和健康管理方面的新型门诊,进一步健全和丰富门诊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在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方面,我国已设置13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展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在827个县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2700多家互联网医院,不断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下一步,我们将及时总结各地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以推广。”雷海潮说。

我国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疾控系统数据自动交换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顾天成)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正持续推进建设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疾控信息系统数据自动交换。

王贺胜在介绍我国传染病监测体系和网络直报系统升级有关情况时说,在提高信息报告质量方面,主要工作包括优化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调整相关预警指标,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并调查处置;印发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开展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疾控信息系统数据自动交换,变“被动监测”为“主动监测”。

王贺胜说,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和重点传染病,持续完善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同时,加快建设国家级传染病应急队伍,目前已组建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今年中央财政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支持新建5支国家防控队,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

王贺胜表示,下一步,国家疾控局将不断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减少重大传染病对群众的健康威胁。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田晓航)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说,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一年多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中医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功能更加突出。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批复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个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一年多来,示范区建设已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余艳红介绍,上海着力把社区打造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开设了中医科;浙江以“中医处方一件事”数字化改革为切入口,推动中医医院实现临床、科研、服务的系统性重塑和全过程监管;山东、湖南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中医医院特色优势不断彰显,次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江西、四川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医药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放大。

同时,各示范区积极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港澳中医师到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简化港澳已上市的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内地注册审批流程,推进内地(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获批跨境至澳门使用。“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关键问题,进一步调动改革创新主观能动性。”余艳红说。

观众预登记 展商预定